背景知识
事务(Transaction)及其ACID属性
事务是由一组SQL语句组成的逻辑处理单元,事务具有以下4个属性,通常简称为事务的ACID属性。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单元,其对数据的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
-
一致性(Consistent):在事务开始和完成时,数据都必须保持一致状态。这意味着所有相关的数据规则都必须应用于事务的修改,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事务结束时,所有的内部数据结构(如B树索引或双向链表)也都必须是正确的。
-
隔离性(Isolation):数据库系统提供一定的隔离机制,保证事务在不受外部并发操作影响的“独立”环境执行。这意味着事务处理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对外部是不可见的,反之亦然。
-
持久性(Durable):事务完成之后,它对于数据的修改是永久性的,即使出现系统故障也能够保持。
并发事务处理带来的问题
相对于串行处理来说,并发事务处理能大大增加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数据库系统的事务吞吐量,从而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但并发事务处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更新丢失(Lost Update)
当两个或多个事务选择同一行,然后基于最初选定的值更新该行时,由于每个事务都不知道其他事务的存在,就会发生丢失更新问题 最后的更新覆盖了由其他事务所做的更新 。
例如,两个编辑人员制作了同一文档的电子副本。每个编辑人员独立地更改其副本,然后保存更改后的副本,这样就覆盖了原始文档。最后保存其更改副本的编辑人员覆盖另一个编辑人员所做的更改。如果在一个编辑人员完成并提交事务之前,另一个编辑人员不能访问同一文件,则可避免此问题。
- 脏读(Dirty Reads)
一个事务正在对一条记录做修改,在这个事务完成并提交前,这条记录的数据就处于不一致状态;这时,另一个事务也来读取同一条记录,如果不加以控制,第二个事务读取了这些“脏”数据,并据此做进一步的处理,就会产生未提交的数据依赖关系。这种现象被形象地叫做”脏读”。
-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s)
一个事务在读取某些数据后的某个时间,再次读取以前读过的数据,却发现其读出的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或某些记录已经被删除了,这种现象就叫做“不可重复读”。
- 幻读(Phantom Reads)
一个事务按相同的查询条件重新读取以前检索过的数据,却发现其他事务插入了满足其查询条件的新数据,这种现象就称为“幻读”。
事务隔离级别
在上面讲到的并发事务处理带来的问题中,“更新丢失”通常是应该完全避免的。但并不能单靠数据库事务控制器来防止更新丢失,对要更新的数据加必要的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加什么锁,怎么加,就是应用的责任了。
“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其实都是数据库读一致性问题,必须由数据库提供一定的事务隔离机制来解决。数据库实现事务隔离的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种。
-
一种是在读取数据前,对其加锁,阻止其他事务对数据进行修改。
-
另一种是不用加任何锁,通过一定机制生成一个数据请求时间点的一致性数据快照(Snapshot),并用这个快照来提供一定级别(语句级或事务级)的一 致性读取。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好像是数据库可以提供同一数据的多个版本,这种技术叫做数据多版本并发控制(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简称MVCC或MCC),也经常称为多版本数据库。
数据库的事务隔离越严格,并发副作用越小,但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因为事务隔离实质上就是使事务在一定程度上 “串行化”进行,这显然与“并发”是矛盾的。同时,不同的应用对读一致性和事务隔离程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许多应用对“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并不敏感,可能更关心数据并发访问的能力。
为了解决“隔离”与“并发”的矛盾,ISO/ANSI SQL92定义了4个事务隔离级别,每个级别的隔离程度不同,允许出现的副作用也不同,应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逻辑要求,通过选择不同的隔离级别来平衡“隔离”与“并发”的矛盾。下表概括了这4个隔离级别的特性。
4种隔离级别比较
读数据一致性及允许的并发副作用/隔离级别 | 读数据一致性 | 脏读 | 不可重复读 | 幻读 |
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 | 最低级别,只能保证不读取物理上损坏的数据 | 是 | 是 | 是 |
已提交度(Read committed) | 语句级 | 否 | 是 | 是 |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 事务级 | 否 | 否 | 是 |
可序列化(Serializable) | 最高级别,事务级 | 否 | 否 | 否 |
各具体数据库并不一定完全实现了上述4个隔离级别:
- Oracle只提供Readcommitted和Serializable两个标准隔离级别,另外还提供自己定义的Read only隔离级别。
- SQL Server除支持上述ISO/ANSI SQL92定义的4个隔离级别外,还支持一个叫做“快照”的隔离级别,但严格来说它是一个用MVCC实现的Serializable隔离级别。
- MySQL 支持全部4个隔离级别。
悲观锁与乐观锁:
- 悲观锁
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block直到它拿到锁。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里边就用到了很多这种锁机制,比如行锁,表锁等,读锁,写锁等,都是在做操作之前先上锁。
- 乐观锁
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所以不会上锁,但是在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可以使用版本号等机制。乐观锁适用于多读的应用类型,这样可以提高吞吐量,像数据库如果提供类似于write_condition机制的其实都是提供的乐观锁。
MySQL中的锁
Mysql中不同的存储引擎支持不同的锁机制。比如MyISAM和MEMORY存储引擎采用的表级锁,BDB采用的是页面锁,也支持表级锁,InnoDB存储引擎既支持行级锁,也支持表级锁,默认情况下采用行级锁。
各级锁特性如下:
-
表级锁:开销小,加锁块;不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大,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
-
行级锁:开销大,加锁慢;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性也最高。
-
页面锁:开销和加锁界于表锁和行锁之间,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界与表锁和行锁之间,并发一般。
MyISAM表锁
MyISAM只支持表锁,这也是早期MySQL的唯一支持的锁。而随着应用对事务完整性和并发性要求的不断提高,MySQL才开始开发基于事务的存储引擎,后来慢慢出现了支持页锁和BDB和支持行锁的InnoDB。
表锁有共享读锁和独占写锁两种模式。读锁与读锁是兼容的,读锁与写锁是互斥的,写锁与写锁是互斥的。也就是说,MyISAM表的一个连接的读操作是不会阻塞其它连接的读操作的,但是会阻塞其它连接的写操作,而一个连接的写操作会阻塞其它连接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MyISAM在执行查询(SELECT)时会自动给涉及到的表加上读锁,在执行更新(UPDATE、DELETE、INSERT)等,会自动给涉及到的表加上写锁。但是我们也可以显示加锁/解锁:
- 查询表级锁争用情况
通过检查table_locks_waited和table_locks_immediate状态变量分析系统上表锁争夺情况:
table_locks_waited锁定等待时间越长,则说明存在较严重的表级别锁争用情况。
- 锁模式
mysql的表锁有两种模式:表共享读锁(table read lock)和表独占写锁(table write lock):
- MyISAM表的读操作,不会阻塞其他用户对同一个表的读请求,但会阻塞对同一个表的写请求。
- MyISAM表的写操作,会阻塞其他用户对同一个表的读和写操作。
- MyISAM表的读、写操作之间、以及写操作之间是串行的。
- 加表锁
MyISAM在执行查询前,会自动执行表的加锁、解锁操作,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用户手动加、解锁,但是有的时候也需要显示加锁。
例如:检索某一个时刻t1,t2表中数据数量。常用代码如下:
select count(t1.id1) as 'sum' from t1;
select count(t2.id1) as 'sum' from t2;
但是,这是不正确的,很有可能当你在检索t1的那个时间点,t2的数据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你检查出的t1和t2数据结果不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正确的做法是:
lock table t1 read, t2 read;
select count(t1.id1) as 'sum' from t1;
select count(t2.id1) as 'sum' from t2;
unlock tables;
注意事项
- 在锁定表时候,如果加上关键字local,满足MyISAM表的并发插入问题。eg: lock table t3 read local。
- 使用lock tables给表加锁时候,必须同时给所有涉及到的表加锁,因为加锁之后,当前会话,就不能操作没有加锁的表。
- 并发插入问题
MyISAM存储引擎有一个系统变量,concurrent_insert,专门用来控制并发插入行为的,值可以为0,1,2。
- concurrent_insert为0时候,不允许插入。
- concurrent_insert为1时候,如果mysql没有空洞(中间没有被删除的行),MyISAM运行一个进程读表的时候,另一个进程从表尾插入记录,这也是mysql默认设置。
- concurrent_insert为2时候,无论MyISAM表中有没有空洞,都允许在表尾并行的插入。
- MyISAM锁调度问题
MyISAM存储引擎的读锁和写锁是互斥的,读写操作是串行的,那么如果读写两个进程同时请求同一张表,Mysql将会使写进程先获得锁。不仅仅如此,即使读请求先到达锁等待队列,写锁后到达,写锁也会先执行。因为mysql认为写请求比读请求更加重要。这也正是MyISAM不适合含有大量更新操作和查询操作应用的原因。
调节办法:
- 通过指定启动参数low-priority-updates,使MyISAM引擎默认给与读请求优先的权限。
- 通过执行set low_PRIORITY_UPDATES=1,降低更新请求的优先级。
- 指定INSERT、UPDATE、DELETE语句的LOW_PRIORITY属性。
InnoDB锁
InnoDB支持事务,支持行锁和表锁用的比较多。
在MySQL InnoDB中共有七种类型的锁:
共享/排他锁(shared and exclusion locks)
-
事务拿到某一行记录的共享S(share locks)锁时,才可以读取这一行。
-
事务拿到某一行记录的排他X(exclusive locks)锁时,才可以修改或者删除这一行。
-
多个事务可以拿到一把S锁时,可以并行。其他情况都不能并行。
一旦写数据的任务没有完成,数据是不能被其他事务读取的,即写事务没有提交,读相关数据的select也会被阻塞;当读事务没有提交时,写事务也会被阻塞。这对并发量有较大的影响。共享/排他锁的潜在问题是,不能充分的并行,解决思路是数据多版本。因此:
-
普通锁:本质是串行。
-
读写锁:可以实现读读并发。
-
数据多版本:可以实现读写并发,但会增加系统资源的消耗,因为会进行复制。
-
适用场景:对已有数据行的修改与删除,必须加强互斥锁X锁。
意向锁(intention locks)
当一个事务可能要加共享/排他锁,则会先声明一个意向。意向锁,是一个表级别的锁。
-
意向共享锁(intention shared lock, IS):事务有意向对表中的某些行加共享S锁。事务要获取某些行的S锁,必须获得表的IS锁。
-
意向排它锁(intention exclusive lock, IX):事务有意向对表中的某些行加排它X锁。事务要获取某些行的X锁,则必须先获得表的IX锁。
意向锁直接并不相互互斥,它是一种很弱的锁。它会和排他锁和共享锁互斥。
’' | S | X |
IS | 兼容 | 互斥 |
IX | 互斥 | 互斥 |
- 适用场景:当事务有意向获取某些行的X锁时。
记录锁(record locks)
记录锁用于封锁索引记录,它会在id=1的索引记录上加锁,以阻止其他事务插入,更新,删除id=1的这一行。
select * from t where id=1 for update;
快照读(SnapShot Read)并不加锁
select * from t where id=1;
- 适用场景:对某一条记录上进行写操作时或查询时用 for update 显示加锁。
间隙锁(Gap locks)
间隙锁封锁索引记录中的间隔,或者第一条索引记录之前的范围,又或者最后一条索引记录之后的范围。
select * from t
where id between 8 and 15
for update;
封锁区间,以阻止其他事务id=10的记录插入
间隙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其他事务在间隔中插入数据,以导致“不可重复读”。
- 使用场景:区间写操作时(between and),或用for update 显示加锁。
临键锁(Next-key locks)
临键锁,是记录锁与间隙锁的组合,它的封锁范围,既包含索引记录,又包含索引区间。临键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幻读。
插入意向锁(insert intention locks)
插入意向锁,是间隙锁(Gap Locks)的一种(所以,也是实施在索引上的),它是专门针对insert操作的。它是一种实施在索引上,锁定索引某个区间范围的锁。多个事务,在同一个索引,同一个范围区间插入记录时,如果插入的位置不冲突(只有位置相同,比如id相同,才会阻塞),不会阻塞彼此。总的来说:
-
InnoDB使用共享锁,可以提高读读并发。
-
为了保证数据强一致,InnoDB使用强互斥锁,保证同一行记录修改与删除的串行性。
-
InnoDB使用插入意向锁,可以提高插入并发。
-
使用场景:多个事务同时进行插入,并表中没有自增列。当且仅当插入位置相同时,事务之间才会阻塞。
自增锁(auto-inc locks)
InnoDB 在RR(read repeatable)隔离级别下,能解决幻读问题。何为幻读:幻读就是事务A读取了事务B新增的数据。也就是说事务A重复读取某一数据时,事务B新插入的数据也满足事务A读取的数据,然后出现了第一次未读取到的数据 。
自增锁是一种特殊的表级别锁,专门针对事务插入自增类型的列。当一个事务正往表中插入记录时,其他所有事务的插入必须等待。以便第一个事务插入的行是连续的主键值。
当在自增列的情况下:
事务A执行一条insert,得到一条(1, …)的记录,因为是自增列,所以不用显示指定其id,InnoDB会自动增长,但是此时事务并未提交
事务B执行insert,假设不会阻塞,则得到一条(2, …)的记录
事务A再进行insert,会得到一条(3, ...) 的记录,如果这时进行select * from table_test where id > 0 ;得到的数据只有id为1和3的,这时事务A就会很奇怪,对于自增列,连续插入了两条记录,为什么id不连续。所以事务B会被阻塞
- 使用场景:自增列(插入时)。
InnoDB行锁争用情况
-
共享锁和排他锁都是行锁,意向锁都是表锁,应用中我们只会使用到共享锁和排他锁,意向锁是mysql内部使用的,不需要用户干预。
- 对于UPDATE、DELETE和INSERT语句,InnoDB会自动给涉及数据集加排他锁(X);对于普通SELECT语句,InnoDB不会加任何锁,事务可以通过以下语句显示给记录集加共享锁或排他锁。
共享锁(S):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LOCK IN SHARE MODE。 排他锁(X):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FOR UPDATE。
- InnoDB行锁是通过给索引上的索引项加锁来实现的,因此InnoDB这种行锁实现特点意味着:只有通过索引条件检索数据,InnoDB才使用行级锁,否则,InnoDB将使用表锁!。
MyISAM和InnoDB的区别。
设计目标
InnoDB设计目标是处理大容量的数据,而MyISAM追求的是性能,两者产生的差异也是基于这点。 InnoDB是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
事务处理
InnoDB支持事务和外键,MyISAM不支持。MyISAM强调的是性能,InnoDB支持的功能更加完整。InnoDB支持事务带来了一个好处,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事务日志来恢复数据库,MyISAM特别要命的一点是崩溃后不能安全恢复,所以对于表比较大的情况不要用。
效率和锁
两种存储引擎的效率差异来自于锁的方式差异,MyISAM是表锁,对数据库进行写操作时会锁住整个表,效率很低;确定要修改数据的范围时,InnoDB是行锁,只锁一行的数据,写操作很快。但也有特例,比如UPDATE student SET age=10 WHERE name LIKE ‘王%’,这种情况不能确定要UPDATE的行位置,InnoDB同样会锁住整个表。
索引
MyISAM支持全文索引,InnoDB不支持。
COUNT(*)
MyISAM保存了表的行数,InnoDB没有。也就是说,执行SELECT COUNT(*) FROM student的操作时,MyISAM可以直接给出结果,而InnoDB要先扫描全表。不过对于加了where条件的查询操作,效果是一样的。
AUTO_INCREMENT
InnoDB下只能对自增字段单独建索引,MyISAM下可以和其它列一起建联合索引。
死锁
所谓死锁
- 遇到死锁的处理方式 ``` mysql -uxxx -pxxx -h服务器ip –port=服务器端口;(如果服务器设置了ip和端口访问的话,一定要带ip和端口)
mysql> show processlist; #查看正在执行的sql (show full processlist;查看全部sql) mysql> kill id #杀死sql进程; 如果进程太多找不到,就重启mysql吧 /ect/init.d/mysql restart 或/ect/init.d/mysql stop(如果关不掉就直接kill -9 进程id) 再/ect/init.d/mysql start 去看看mysql日志文件是否保存死锁日志: 常用目录:/var/log/mysqld.log;(该目录还有其它相关日志文件就都看看) ```
当然,怎么解决还是要看具体什么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旭日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