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技术的本质

人的行为依赖于他们过去的全部行为。注意,是“依赖”而不是“由此被决定”,也不是“完全不依赖”。

技术的本质,与制度的本质类似,因有强烈的路径依赖性而常将人类“锁入”既有的技术路径或制度路径。锁入,于是可能锁死。当社会被制度路径锁死时,社会消亡。当企业被技术路径锁死时,企业淘汰。

技术的一般性法则(principles),布莱恩主要基于三个基本原理(假设)逐级地构建了他的关于技术的理论:

  • 技术(所有的技术)都是某种组合,这意味着任何具体技术都是由当下的部件、集成件或系统组件构建或组合而成的
  • 技术的每个组件自身也是缩微的技术
  • 所有的技术都会利用或开发某种(通常是几种)效应(effect)或现象(phenomenon)

技术的循环:技术总是进行这样的循环,为解决老问题去采用新技术,新技术又引起新问题,新问题的解决又要诉诸更新的技术

  • 什么是技术?
  • 它的最深的本质是什么?
  • 它的特性和原理是什么?
  • 它从哪里来的?
  • 它是如何形成的?
  • 它又是如何发展的?
  • 以及,它是如何进化的?

第一个原理:组合进化

组合进化:之前的技术形式被作为现在原创技术的组分,当代的新技术成为建构更新的技术的可能的组分。反过来,其中的部分技术将继续变成那些尚未实现的新技术的可能的构件。慢慢地,最初很简单的技术发展出越来越多的技术形式,而很复杂的技术往往用很简单的技术作为其组分。所有技术的集合自力更生地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地成长起来了。我们可以说技术从自身创生了自身。这种机制便是组合进化。

组合进化不能完整解释技术的进化,技术的建构不仅来自已有技术的组合,还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捕捉和征服。

现代技术不仅是稍具独立的生产方式的集合,而且已经进化成创造经济结构与功能的开放性的语言。慢慢地,我们从生产固定的物理产品的技术转变成为了新的目的可以进行无限地组合和装配的技术。技术,曾经的生产手段,正在进化成一种“化学”。

技术整体的三个定义:

  • 技术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
  • 技术是实践和元器件的集成
  • 技术是在某种文化中得以运用的装置和工程实践的集合

单数技术的定义:

  • 技术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装置、一种方法或一个流程。
  • 技术提供功能,功能指技术要执行的某一类任务。

技术的最基本结构,包含一个用来执行基本功能的主集成和一套支持这一集成的次集成。

将技术的构件模块化可以更好地预防不可预知的变动,同时还简化了设计过程。但只有当模块被反复使用且使用的次数足够多时,才值得付出代价将技术分割为功能单元。

组合不仅仅是将具有匹配的概念或原理的目的聚集起来,它还需要提供一套主要的集成件或模块去执行那个核心理念。为此它必须提供进一步的集成,进而需要更进一步的集成来支撑。而所有的这些零部件和集成件必须合在一起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组合必须是高秩序性的过程。

一开始的一系列松散地串在一起的零件如果被用得足够多,就会“凝固”成独立的单元。技术模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标准组件。

第二个原理:递归性

技术具有层级结构:整体的技术是树干,主集成是枝干,次级集成是枝条,最基本的零件是更小的分枝。

技术具有递归性:结构中包含某种程度的自相似组件,也就是说,技术是由不同等级的技术建构而成的。技术包含着技术,直到最基础的水平。

在真实世界中,技术是高度可重构的,它们是流动的东西,永远不会静止,永远不会完结,永远不会完美。

第三个原理:现象是技术赖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源泉

现象是技术赖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源泉。技术要达到某个目的,总是需要依赖于某种可被开发或利用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技术,它们都应用了某一种或几种现象。

在实践中,现象在能够被应用于技术之前,一定要被“驯服”,并且作好恰当的准备。天然形式的现象很难被利用,需要巧妙的诱导,它们才能令人满意地运作起来。它们可能只在很有限的条件下起作用,所以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支持方式才能使它们为预设的目的服务。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被捕获并加以利用的现象的集合,或者说,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

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元,与此类似,我们可以把“现象”称为技术的“基因”。生物对基因加以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结构,技术对现象加以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应用。从概念上看,生物学正在变成技术。从实际上看,则技术正在成为生物学。

目的性系统,是所有“实现目的的手段”的总体,既包括基于物理现象的技术(发动机/软件/电子系统),也包括基于非物理现象的技术(司法/合同)。

科学往往是通过关注未按常规行事而出现的某些“异常”(anomalies)来揭示现象的:

  • 重新关注在实验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
  • 通过理论与推理寻找现象的蛛丝马迹
  • 某种尝试的副产品

现象是以累积式建构起来的。现象首先被捕获,然后这现象被用于制造设备,并接着进一步揭示新现象。

现象的正式知识(科学)在哪里呢?科学又是如何与现象的使用联系起来的?或者可以直接问,科学是如何联系到技术本身的?

科学与现象的关系:

  • 科学提供观察现象的手段
  • 科学提供与现象打交道时所需的知识
  • 科学提供预测现象如何作用的理论
  • 科学提供捕获现象、为我所用的方法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建构于技术,而技术是从科学和自身经验两个方面建立起来的。科学和技术以一种共生方式进化着,每一方都参与了另一方的创造,一方接受、吸收、使用着另一方。两者混杂在一起,不可分离,彼此依赖。

新现象与新技术构成一个良性循环。新现象提供了发现新现象的新技术,或者说新技术发现了导致新技术的新现象。

技术域

技术域:某种具有共性的外在形式,或者是可以使共同工作成为可能而共同固有的能力,可以定义为一个技术集群,对于这种集群或技术体,我们称之为域。

域实际上并不是单体技术的加和,它们是连贯的整体(coherent wholes),是关于设备、方法、实践的族群,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与个体技术不同的特征。它们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是通过类似结晶的过程,从一套现象或者一种新技术的可能性当中浮现,并由此开始建构起来的。技术体发展的时间跨度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几十年。比如,数字域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直到现在,它依然在扩展延伸。技术体的发展不是某个人或一小部分人能够推动的,而是需要众多的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

工程设计是从选择一个域开始的,也就是要选择一组适合建构一个装置的元器件,这个选择过程,我们称之为“域定”。

域的发展一是围绕核心技术联合而成的,一是从一个现象家族中建构起来的。

域的生命周期:

  • 诞生。解决母域中的特定问题,在理解和实践中固化、发展
  • 青春期。解决发展中的阻碍,产生可行的技术并应用于市场
  • 成熟期。市场由狂热走向冷静,新的域以自己的方式深入地影响经济,进入稳定成长阶段
  • 晚年。鲜有重要理念产生,有些域会被取代,但大多数还得以存在并服务于人类

域内发生的某些变化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当一个域的关键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时,它就会发生变异。除了变体,域还会抛出新的次级域,这些新的后代通常有多种来源。

域,以及任何暗示技术体的东西,从来不能被条理清晰地定义。它们补充或失去元素,从其他领域借用或交换零件,不时抛弃新的次级域,甚至当它们都相对较好地被定义和固定下来时,它们的角色和实践也会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构成计算技术的元素在硅谷和在日本一定是不同的。

重新域定(redomained),是指以一套不同的内容来表达既定的目的。重新域定不仅提供了一套新的、更有效的实现目的的方法,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技术的颠覆性改变。

域不仅定义可能性,而且可以定义一个时期的风格。域不仅定义时代,它们也定义时代的边界。

一个域就相当于一种语言,当某个域在产生一件新的艺术品时,就相当于这个域在以某种语言进行表达。语言的组织必须依据语言规则,设计的建构也要根据域允许的组合规则进行,这种规则就是语法。

##工程

技术是一种非常易变的东西,它是动态的、活的,会随时间发展而不断进行构成和发生变化。

标准工程是执行一个新项目时,在已知可接受的原则下聚集方法和设备的过程,是对已有技术的新的计划、试制和集成过程。

工程创新:几乎所有的设计项目都是在规划和建造某个已知技术的新版本。设计就是关于解决方案的选择。标准工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

一个解决方案如果被使用的次数足够多,它就成为了一个模块,并因作为适用于标准用途的模块而具有包容性,它自己也成为了一项技术。

新技术

新技术是针对现有目的而采用一个新的或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技术。新技术是在概念当中或实际形态当中,将特定的需求与可开发的现象链接起来的过程

发明有两大模式:

  • 肇始于链条的一端,源于一个给定的目的或需求,然后发现一个可以实现的原理
  • 发轫于链条的另一端,从一个现象或效应开始,然后逐步嵌入一些如何使用它的原理

原理来自于已有的其他设备、方法、理论或功能之中,它们从来都不是无中生有的

  • 有时候原理是借用的
  • 有时候原理来自于以前概念的组合
  • 有时候原理来自于对过去的回顾
  • 有时候原理是和现存功能性结合在一起出现的

一项新技术的到来会引起经济中的价格和生产网络在各行各业伸展、重塑。如同个体技术一样,技术体也引起了经济模式的扩展性调整。经济的重新域定,是指已有产业去适应新的技术体,从中提取、选择它们所需要的内容,并将其中部分零部件和新领域中的部分零部件组合起来,有时还会创造次生产业。

创新有两个主要的主题。一个是如何不断在现有工具箱里的零部件及实践中去发现或组合新的解决方案;另一个是产业如何不断将它们的实践过程同那些来自新的工具箱(新域)的功能组合起来。第二个主题与第一个类似,也是关于新的过程和制度安排的创造,是实现目的的新手段,但是它更为重要。

发明的核心在于发现合适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即“看见”合适的工作原理。

新技术一定衍生于此前已经存在的组分或功能之上。知识构成了新技术呈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部分。

技术、科学和数学的产生都是通过类似的试探启发过程——基本上是通过存在于问题和能满足它的形式之间的一个链接来完成的。

所有的发明共享同样的机制:所有发明都是目的与完成目的的原理之间的链接,并且所有发明都必须将原理转译成工作元件。

技术发展机制

内部替换

内部替换是指用更好的部件(子技术)更换某一形成阻碍的部件。

结构深化

结构深化是指寻找更好的部件、材料,或者加入新组件。

一个技术需要主动增加次级系统或次级模块以完成如下目的:

  • 加强基本性能
  • 对改变或异常进行监视并作出反应
  • 去适应更广泛的任务范围
  • 增强安全性和可靠性

内部替换和结构深化这两种发展机制,将作用于技术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新旧原理更替的过程中,旧原理往往已经被锁定了,有4个原因导致旧原理通常会存在较长的时间:

  • 经过精致、繁复的过程之后,已经成熟的旧原理会表现得比它的新对手好
  • 采用新原理可能意味着改变周围的结构和组织,因为成本过高,所以可能不会被实现
  • 从业者不认可这个新原理带来的愿景或承诺
  • 新原理将使旧知识过时,它在潜在的新原理与安全的旧原理之间制造了一种认知失调以及情感上的不匹配

技术进化机制

技术的进化机制就是“组合进化”。所有技术都是从已经存在的技术中被创造出来的。如果新的技术会带来更多的新技术,那么一旦元素的数目超过了一定的阈值,可能的组合机会的数量就会爆炸性地增长。有些技术甚至以指数模式增长。在技术当中,组合则是常态。每个新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都是一个组合,而且每个现象的捕捉都会应用一个组合。在技术当中,组合进化是第一位的,是常规定例。达尔文进化的变异和选择也存在,但是它们是靠后的,是在已经形成的结构之上产生作用的。

机会利基:技术可以有效地占据的利基.机会利基的出现召唤新技术的诞生,绝大多数机会利基的产生缘于技术自身,这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 每个技术通过它的存在建立了一个能够更经济或更有效地实现其目的的机会
  • 每项技术总是需要另外的支撑技术来制造它,这些支撑技术又需要它们自己的次级支撑技术
  • 技术经常引发间接性的问题,这会产生需要提供解决方案的需求或者机会

技术的机会利基不是固定和既定的,而是在非常大程度上由技术自身产生的。机会利基市场随着技术体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随着技术体的生长而生长,并逐渐复杂起来。

技术集合通过采用或者丢弃某些技术,创造某些机会利基,以及揭示一些新现象来实现进化。技术体在狭义的持续发展意义上也在进化:它们从初显到形成,时不时变换着“词汇表”,一直到最后被吸收到经济产业当中。同时单体技术也在进化——或曰发展,它们会持续变换内部的组件,或添加更复杂的集成件以达到更好的性能目标。于是,技术在所有层次上都存在着持续的变动,在所有层次上都会间或出现新组合、添加新技术、淘汰旧技术。技术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地创造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和进一步的需求.

有生命的技术:

  • 技术是自组织的,它可以通过某些简单规则自行聚集起来
  • 技术是自我创性的。通过这些来衡量技术,技术确实是有生命的,不过它们只是珊瑚礁意义上的有机体

从经济角度看待技术进化

经济是其技术的表达(expression)。众多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经济从其技术中泛现,并不断从它的技术中创造自己,决定哪种新的技术将会进入其中。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并随这些技术的进化而进化。

技术集合在一起,然后创造一个结构,决策、活动、物流、服务流都发生在其中,由此创造了某种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经济以这种方式从它的技术中浮现出来。它不断地从它的技术中创造自己,并且决定哪种新技术将会进入其中。注意这里的因果循环:技术创造了经济的结构,经济调节着新技术的创造(因而也是它自身的创造)。

png

技术决定经济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部分世界,但是哪个技术获得选择却无法事先知晓。

经济正在变得具有繁衍能力。它关注的焦点从优化固定操作(工业时代)转变为创造新组合(以实现短期的可重构为目标的实践和商业过程的功能组合)以及新的可配置的产品了。

在繁衍性的经济中,竞争优势不是来自于资源储备及将这些转变为最终产品的能力,而是来自将深层知识储备转译到新的战略性组合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从占有资源的角度获取国民财富的总量开始不如从占有专业科学及技术知识的角度获得的那样多了。公司的竞争优势绝大部分是从它们占有的技术专长而来的。

现代技术本质

现代技术的本质发生了一系列新的转变:

  • 管理上从优化生产过程到创造新组合,即新产品或新功能
  • 从理性到意会
  • 从以商品为基础的公司到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
  • 从购买要素到形成联盟
  • 从稳态操作到不断适应

所有这些变化都不是突然发生的,事实上,新元素和旧风格在经济中常常是共存的。这两个世界相互重叠,且高度相关。但是当一个“更技术性”的经济走上舞台的时候,我们就从20世纪由工厂和投入–产出关系构成的机器态经济(machine-like economy)转换到了21世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经济形态。如果说旧经济是一部机器,那么新经济就是一门化学。它不断创造自己,产生新的组合,总在发现着,永远处在过程之中。

我们是人类,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经济上的舒适。我们需要挑战,我们需要意义,我们需要目的,我们需要和自然融为一体。如果技术将我们与自然分离,它就带给了我们某种形态的死亡。但是如果技术加强了我们和自然的联系,它就确立了生活,因而也就确立了我们的人性。

参考

技术的本质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旭日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