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简单、值得依赖、适应性强的产品。
在做技术产品设计时,至少有3个角度:管理人员、工程师和用户。
简单并不意味着最少化。朴素的设计仍然具有自身的特征和个性。简单的特征和个性应该源自你使用的方法、所要表现的产品,以及用户执行的任务。
大多数公司都是按照一个方程式运作的。例如:
(汽车销售量)×(汽车单价)-(成本)=(利润)
要搞清楚简化用户体验将会如何影响方程式中的每一项。简化产品后公司能卖出更多车(例如,更符合用户的需要),还是能够提高价格(因为能给人更先进的感觉),还是能够降低成本(因为零部件采购价格更便宜)?然后,还要将这些改变排出先后次序。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对每项改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做出评估。如果问别人,他们会说什么都重要,一切皆可行。为此,最好让他们将重要性和可行性分出几个固定的档次。
图中右上角区域的改变最重要、最可行,因此也是你应该立即着手实施的。如果你能做出这个评估,就能为简化找到充足的理由。
明确认识
先理解用户,再思考合适的设计
描述要点的两种方式:
- 适用于小的设计:简单而迅速的方式是用一句话把它写出来,包括我要设计什么、要遵循哪几条设计规则,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术语
- 适用于设计大型项目:描述我希望用户拥有什么体验。具体一点儿说,就是描述用户的使用情景,以及我的设计怎么满足用户在该情景下的需求
每个设计都是在考虑诸多限制之后给出的方案。最好是在设计之初就搞清楚都存在哪些限制。然后才能保证自己的设计能够与用户的需求紧密贴合。
- 软件使用环境是观察用户的最佳地点
- 设计必须适应用户使用中受到的各种干扰
- 三种用户:专家型、随意型、主流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是完成某项任务,占绝对主体地位)
- 忽略专家型用户,针对主流用户设计
主流用户 | 专家 |
---|---|
最感兴趣的是立即把工作做完 | 喜欢首先设定自己的偏好 |
认为容易操控最有价值 | 在乎操控得是不是很精确 |
想得到靠谱的结果 | 希望看到完美的结果 |
害怕弄坏什么 | 有拆解一切刨根问底的冲动 |
觉得只要合适就行了 | 想着必须精确匹配 |
想看到示例和故事 | 想看的则是原理 |
- 关注情感需求
- 使用中的低压力,轻松自在
- 让用户感到自己在掌控一切
- 用户在做什么?
- 详细列出用户体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
- 关注主要的行动,并从用户的视角把它描述出来
- 故事可以让读者更容易明白什么重要和为什么重要:展示而不是讲故事,故事的情节要简短,不要编造故事
- 把你的设计放在一个情节中,情节中有可信的角色,发生在可信的环境中
- 可信的环境:故事中的时间和地点
- 可信的角色:谁,为什么
- 流畅的情节:什么,怎么样
- 设计简单的体验意味着追求极端的可用性
常规的可用性目标 | 简单性的目标 |
---|---|
特殊人群可以使用 |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
容易使用 | 毫不费力地使用 |
快速响应 | 瞬间响应 |
快速理解 | 一目了然 |
工作可靠 | 始终工作 |
直观的错误消息 | 不出错 |
完整的信息 | 恰好够用的信息 |
用户测试时工作 | 在混乱无序的环境中工作 |
- 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词汇描述设计想法
- 评估故事,并追问什么因素对用户的行为影响最大
- 不要匆忙着手设计,理解核心问题需要时间
- 在团队分享认知后,就可以开始设计了
简约四策略
删除不必要的、组织要提供的、隐藏非核心的
删除
- 删除杂乱的特性,让设计师专注于把有限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让用户专注于完成自己的目标
- 与新增功能相比,客户更关注基本功能的改进
- 列出最基本、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功能和内容:关系到用户的日常体验,消除用户挫折感的功能
- 避免错删,如删除难以实现的功能
- 砍掉残缺功能
- 不猜测用户需求,而要真正搞清楚这个功能对用户是否重要
- 倾听客户意见但不盲从,慎重增加新功能
- 如果一个小的变化导致了复杂的流程,就应该退一步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 从问题的解决方案考虑问题,而不是流程
- 避免创造更多功能处理各种异常情况、问题和细节
- 产品功能过多,有可能降低主流用户的满意度
- 未试用用户更可能选择功能多的产品
- 有机会试用的用户更可能选择可用性更高的产品
- 长远看,增加功能有害无益
- 专注于目标客户的核心任务
- 专注于寻找能够完全满足优先级最高的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找到之后再考虑满足用户的其他目标
- 不要以功能的多寡来认定产品的价值,应该看产品能否满足用户最高优先级的目标
- 去掉分散注意力的视觉元素,会让用户感觉速度更快,更有安全感
- 删除干扰因素,让用户注意力保持集中
- 为用户提供有限数量的决策选择
- 选择聪明的默认值可以减少用户的选择,节省用户时间和精力
- 主流用户不喜欢为设置选项和首选项费心劳神
- 消除错误来源是简化体验的一个重要思路
- 删除视觉混乱的元素意味着人们必须处理的信息变少了,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内容上
- 使用空白或轻微的背景色划分页面
- 控制信息的层次:最好不超过三层:标题、子标题和正文
- 删减文字
- 删除引见性文字
- 删除不必要的说明
- 删除繁琐的解释
- 使用描述性链接
- 精减句子
- 不使用介词(“对于/根据/为了/基干/通过/关于”)。这些词会弱化句子的谓语,因此要尽量省略
- 不使用is的动词形式(“正在消耗时间”),尽你所能使用其他表述方式(“花时间”)
- 把被动句式(“时间是被这个项目所需要的”)转换为主动句式(“这个项自需要时间”)
- 删掉索然无味的开头(“大家都很容易看到这一点,……”),开门见山
- 减少废话。在表达相同意思的前提下,用“每天”代替“在每天的基础上”
- 避免删减过多
- 关键要素不能删除
- 不能让人失去控制感
- 删除混乱的要素让用户聚集于真正重要的功能
- “删除”策略的核心就是干掉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聚焦于项目
- 聚焦于对用户有价值的功能。这意味着专注干那些承载用户核心体验的功能,也意味着交付的功能必须能够消除用户的挫折感,能够消除他们的焦虑
- 聚焦于可用资源,通过删除残缺的功能、不切题的元素和花里胡哨的东西为用户提供价值
- 聚焦于达成用户的目标。纠结于流程会陷入细节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 删除那些干扰性的、增加用户负担的“减速带”:错误消息、不知所云的文字、不必要的选项和造成视觉混乱的元素
- 不可避免法律要求删减内容
- 不能脱离环境删除某些功能
组织
如果你想通过组织的方式来简化设计,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是只强调一两个最重要的主题。随随便便地组织不会让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只能让他们眼花缭乱。
- 分块
- 围绕行为进行组织
- 用户行动步骤: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 画出用户的行为有助于理解如何组织你的软件产品
- 是非分明的分类标准
- 按照字母表与格式分类看似简单,却经常不可行
- 无论是设计还是使用,搜索都比浏览困难得多
- 搜索功能通常不是用户的第一选择
- 最好先对内容有效组织,再考虑如何设计搜索
- 时间线是组织活动的通用方式
- 网格布局需要清晰明了
- 如果一个元素的重要性为1/2,那就把它的大小做成1/4
- 利用感知分层技术,呈现复杂交错信息
- 相对于利用颜色分层,色标需要人们花时间学习和理解,仅推荐在用户会重复使用时使用
- 不断重复使用软件的流程,发现期望路径
隐藏
隐藏部分功能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案,但是这些功能是不常用但不能少的
使用隐藏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 隐藏一次性设计和选项
- 隐藏精确控制选项,但专家用户必须能够让这些选项始终保持可见
- 不可强迫或寄希望于主流用户使用自定义功能,不过可以给专家提供这个选项
-
巧妙地隐藏。换句话说,首先是彻底隐藏,其次是适时出现
- 自定义可能是一件耗时,令人生厌的事
- 一般来说,不应该让用户去自定义他们的软件
- 让用户自定义自己的用户界面是假设用户知道如何布局最有效、最局效
- 自动定制不会让界面变得更简单,反而会把界面搞得很复杂,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 渐进展示
- 主流用户使用核心功能,专家用户使用扩展图标展开更多功能
- 阶段展示
- 向导
- 在流程中的每一步都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情况下,阶段展示的效果最好
- 适时出现
- 尽可能彻底地隐藏所有需要隐藏的功能
- 只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位置上显示相应的功能
- 提示与线索
- 使用主流用户的语言描述
- 为专业用户提供查阅信息的线索
- 让功能容易找到
- 将功能点入口放在用户的关注点上
- 保证用户在前进的过程中能够遇到提示。但,不要挡住他们的去路
转移
设计简单体验的一个秘密,就是把正确的功能放到正确的平台或者正确的系统组件中去。
- 在设备之间转移
移动平台 | 桌面平台 |
---|---|
可以拍摄任何景物 | 只能拍到用户(通过网络摄像头) |
输入少量文本 | 输入大量文本 |
很难加快数据传输速度 | 能适当加快数据传输速度 |
显示少量信息 | 显示大量信息 |
保存适量信息 | 保存大量信息 |
随时随地使用 | 只能坐下来使用 |
能够精确识别位置和方向 | 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标位置 |
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其他设备 | 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连接到其他设备 |
- 向用户转移
人 | 计算机 |
---|---|
设定目标和制定规划 | 执行程序 |
估算 | 精确计算 |
辨别信息 | 存储和检索信息 |
做图表 | 复制 |
在包含少数项的列表中选择 | 对大型列表排序 |
做预算 | 度量 |
想象 | 交叉引用详细信息 |
- 创造开放式体验
- 在软件设计中,让某项功能具有多种用途也是一种简化之道。至于用这项功能来做什么,就留给用户决定好了
- 菜刀与钢琴:提供简单的工具,让用户自己定义功能,无论是专家还是新手,都感觉用起来很简单
- 开放性界面的秘诀在于,尽量减少仅适合中级用户的“便捷”特性
- 非结构化数据不适宜完全由计算机处理
- 功能转移时,要在两个平台之间建立信任
- 与用户构筑信任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让用户参与测试原型或实物模型。在能够正确地把握如何分配任务之后,让用户专注于选择和指挥,让计算机专注于存储和计算
其他
到了设计简单用户体验的最后,往往不是问“怎样才能把这个功能设计得更简单”,而是问“到底应该把这个复杂性放到哪里”。
- 这个任务应该是自动化的(像Flip的自动对焦功能),还是应该由用户来控制(如iPhone中通过触摸屏幕来对准相机的焦距)?
- 界面中是应该包含很多功能特定的按钮(像高保真音响),还是只放一些通用的按钮(像iPod)?
- 这个任务是应该一次完成(如登录Facebook),还是应该分几段时间来完成(像定制Tumblr博客)?
- 这个任务是应该让用户有意识地去处理(如使用屏幕上的控件来筛选搜索结果),还是应该在无意间完成(如查看伦敦地铁图中的绿色线路)?
创造简单用户体验的秘诀就在于把复杂性转移到正确的地方,让用户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简单之美。
让软件具有可用性,意思就是绝不能超出用户的能力范围。
简单的体验应该为用户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想象到当前正在做的事情同样也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不要让你的设计干扰用户的思绪。简单的设计能够为用户留出足够的空间,他们会用自己的生活来填充这些空间,从而创造出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体验。
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旭日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