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思维障碍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卡尼曼描述了两种类型的思维,大脑会根据所面临的问题来决定使用哪种思维。

  • 系统1可以无意识地快速运行,几乎不需要或根本不需要费脑力,也不需要自主控制
  • 系统2则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费脑力的大脑活动(比如复杂的计算)上来。卡尼曼指出,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个体的主观体验、选择和专注有关,还可以加上创造力这一因素

习惯性思维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不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用,但是,如果我们想变得更有创造力,那么这种思维反而会对我们不利。

  • 创造力意味着不循规蹈矩,而习惯意味着墨守成规。习惯往往会在创造性想法出现之前就将其扼杀
  • 习惯包括思维上的障碍,这不仅是我们有限的大脑机制造成的,还是社会化、教育和专业分工的结果
  • 创造力需要系统2思维和更多的脑力劳动

常见思维障碍

感知障碍

  • 先入为主: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之所以存在,原因是它简化了大脑的工作,即记忆,但记忆恰恰是创造力和创新的核心。

一旦给某个事物贴上标签(比如教授、家庭主妇、椅子、蝴蝶、汽车、泻药等),人们就很难再注意到它的实质或属性。

注意力是由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决定的,而且记忆往往也会强化已有的认知。

刻板印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明显的感知障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知障碍。

  • 找出问题的困难

如果你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解决问题,你就应该始终保持警惕,正确认识问题。客户、病人、顾客等不一定总是能清楚地看出问题的症结,而问题解决者有时只需对问题的真实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就会轻松解决难题。

如果你既要界定问题,又要解决问题,正确地找出问题就跟解决问题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找出问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人们往往倾向于花最少的精力去界定一个问题,而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面对一项复杂的任务,我们常常会出现对问题的界定不充分的情况,这其实非常愚蠢。用相对较少的时间仔细找出问题和界定问题是非常值得的,它既有可能帮助我们找出简单的解决办法,又能避免在耗费大量精力之后,发现困难依然存在,甚至更严重。

  • 不要给问题设置过多的限定条件

限定解题范围不当的倾向:我们给自己的思维设了限,一旦意识到这些限制的存在,我们就会想方设法摆脱它们的限制。限制,并非不可逾越。

过于严格地限定一个问题(例如:“这是楼层平面图和立面图,开始建吧。”)是很愚蠢的,因为你并没有好好利用专业人士的能力。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那些想要自己解决问题的人。表述问题时限定太多,就会抑制创造力的发挥。

也有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没有充分限定问题的范围。这可能会导致解决方法过于笼统或者过于简单,甚至毫无用处。

问题限定过度的情形要远远多于限定不充分的情形。

  •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综合考虑各方观点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使所有当事人和利益方满意,还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垂直思考从单一的概念出发,循着这一概念继续推进,直到找到解决方法。水平思考则是在寻求一种解决方法之前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在该书中,德·波诺用挖洞的例子来解释两者。他指出:可以把逻辑比作一种挖洞的工具,有了逻辑工具,就可以把洞挖得更深、更大、更完美。但是,如果洞的位置不对,那么,即便使用的工具再好,挖出来的洞再完美,挖洞人也搞错了方向。然而,不管挖洞人多清楚这个道理,在同一个地方继续挖下去终归比在新的地方从头挖起更容易。垂直思考就是继续坚持向下挖同一个洞,而水平思考则是另找一处重新挖洞。

  • 避免信息饱和

信息饱和最棘手的地方在于,对于那些你以为已经掌握的信息,在你需要时,你根本想不起来。

  • 充分利用所有感官输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利用所有感官输入是很常见的思维障碍。

情感障碍

思维创新是有风险的,我们很难评估一个新想法是好是坏。在我们表达一个新的想法(尤其是向他人证明这个想法有价值)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觉得自己像个傻瓜。这是因为我们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暴露自己的缺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往往不太愿意进行思维创新,即使有什么创新的想法,也不愿意公之于众。

  • 人出于内驱力而创造,或为了解决矛盾,或为了实现自我,或二者兼而有之。当然,也可以出于金钱等其他原因
  • 创造性思维至少有一部分发生在意识层面以下
  • 创造力与神经症或许同根同源,但是,如果没有神经症,那么创造力往往能发挥得更好
  • 有意识的思维(自我)是创造力的控制阀
  • 创造会引发焦虑

常见情感障碍:

  • 怕犯错,怕失败,怕担风险
    • 列出所有风险并写出可能的后果,对失败的恐惧就会变成冷静分析的能力
  • 极度渴望安全和秩序,不能容忍不确定性和混乱状态
    • 不要一味地过于追求秩序
  • 宁可做评判,不肯抒己见
    • 避免过早运用分析和判断,摒弃了许多想法
    • 花时间补充和完善细节
    • 想法诱发其他想法
  • 遇到问题神经紧绷,不善于酝酿,不懂得缓一缓
    • 给予你的大脑足够的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
  • 缺乏挑战精神(问题不能激发兴趣)或热情过度(急于求成)
  • 幻想无法脱离现实
    • 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又要控制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创造力需要打破以往的经验并将其重组
    • 心流

文化与环境障碍

禁忌、幻想与深思、玩乐、幽默感、理性、感性、传统、认同感等文化不应成为创新性障碍。

导致分心的事物、合作精神、信任感、独断专行、支持力度等环境因素不应成为创新性障碍。

初级创造力:从无意识中产生的创造性,是新观点(或者说真正的创新)的源泉,是对现有观点的一种背离。

次级创造力:我现在经常想到两种科学、两种技术。你可以把科学看作一种技巧,可以使没有创造力的人通过与人合作、学习前人的经验和小心谨慎行事等方式去创造和发现新事物。因此,我把它叫作次级创造力和次级科学。

智力障碍和表达障碍

智力障碍会让你智力储备贫乏,智力策略选择低效。表达障碍会限制你表达思想的能力,你不仅和他人交流有障碍,还无法理解自己。

典型表现:

  • 使用不正确的语言解决问题,例如,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个本可以用视觉方法处理的问题

解决问题时有意识地选择正确的思维语言:视觉化方法、数学方法、其他方法。有意识地克服解决问题时的语言选择习惯。采取有意识的,通常是分析性的行动。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力策略运用不灵活、不充分

有意识地、灵活运用策略:

png

  • 信息缺乏或信息不准确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准确、充分的信息至关重要。智力障碍可能会导致问题解决者无法获得均衡的相关信息,这可能是灾难性的。

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是,即使你的头脑里塞满了海量信息,你仍然能够用“一尘不染”的头脑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不管拥有怎样的先验知识,都应该以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 表达和记录思想的语言能力不足

在涉及变革和创造力的情况下,交流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我们要努力确保交流是双向的,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努力来传达信息。同样值得怀疑的是学科交叉融合这一变化带来的交流困难。最后,也许还要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和对优先事项的看法。要做到这一点,有时需要进行深入的沟通,特别是对于那些早已习惯某个特定角色的人来说,要说服他们转换角色,需要大量的沟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表达障碍,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团队思维障碍

  • 对创意过程和团队使用的创意技巧缺乏了解
    • 头脑风暴
      • 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价。一种评判性的态度会导致团队成员更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提出更多的想法
      • 鼓励所有参与者天马行空地思考。顺从比提出创意容易得多,如果鼓励个体参与者提出更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他们心中的内部判断就会减少
      • 提出的想法数量越多越好。一是因为数量有助于控制内部评价,二是因为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
      • 参与者必须以他人的想法为基础,或在他人想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
    • 共同研讨法
  • 对归属需求和自我需求理解不到位
    • 归属需求促使个人采取行动,以获得所属群体的社会赞誉:被人喜欢、受人尊重或受到重视
    • 自我需求促使我们去影响他人,领导他人,做一个举足轻重、出人头地的人。要想成为团队里引人关注的重要人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出批评意见,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看到的,批评的方式可能不利于思维创新
  • 领导不力
    • 以综合为导向、讲究协同合作、受到领导重视的团队
  • 团队成员配备不足或不平衡
    • 理想的团队规模
    • 足够的互补技能
    • 真正有意义的目的
    • 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目标
    • 明确的工作方法
    • 相互问责制
    • 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相处融洽
  • 缺乏适当的支持
    • 人力资源
    • 资金
    • 工作场所

抑制团队思维/创造力的行为:

png

促进团队思维/创造力的行为:

png

组织思维障碍

  • 控制不是过多,就是太少
  • 组织年龄和组织规模
  • 传统与过去的成就
  • 不恰当的奖励制度和支持
  • 缺乏挑战
  • 抑制性文化

如何克服(或规避)思维障碍

我们解决问题时有非常多的思维语言可供选择,能运用的思维语言越多,你可能就越有创造力。

视觉思维:清晰度,即意象有多清晰,细节有多丰富。控制度,即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你的意象。

信息输入过于饱和和缺少动机是视觉记忆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 知觉意象(见过的东西)
  • 心理意象(想象的东西)
  • 图式意象(绘画))

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对我们解决问题也非常重要。

分析—综合

“分析”一词是指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从而发现这些部分的特点,以及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有可能将整体的行为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功能。

“综合”就是把各个部分合成一个整体,其目的是提出一个满足目标的概念。

聚合—发散

聚合思维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答案。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可以消除不确定性,化繁为简,增强决策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产生想法、概念和方法的过程。这是一个极其强大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扩大发散思维是可能的。随着产生的概念的增加,决策也变得更加复杂。然而,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我们找到更优方案的可能性更大。正因为最初的概念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所以更多的选择当中有可能产生更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演绎—归纳

演绎是指从一般到具体的推理方式。

归纳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有效提升创造力

  • 质疑的态度
    • 从广义上讲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 你如果盲目地接受现状,就不会有创新的动因,也不知道需求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而对问题的敏感性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
    • 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抱有质疑的态度,直到找出新的解决方法
    • 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应该对现成的答案、技术和方法持有合理的怀疑态度
  • 解决正确的问题
    • 如何解决关键问题:确定问题的优先顺序
  • 打破思维定式
    • 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是发挥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 属性列举法
    • 创意梳理:将具体的小需求记下来并整理成问题列表,整理时思维灵活流畅,清单内容。然后缩小问题范围,集中关注几个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问题(设计几种解决方案,然后选中一种制定详细步骤并实施)
    • 新创意检查单:是否有其他用途?是否适用?是否可以改动?是否可以扩大?是否可以缩小?是否可以替代?是否可以重置?是否可以逆转?是否可以组合?
    • 怎样解题?1 理解题目 2 设计方案 3 执行方案 4 验证解法
  • 借鉴他人观点:标杆管理、逆向工程
  • 跨学科交流
  • 跨越文化和改变环境:环境变化必须适应预期目标和创造力水平
  • 不急于判断:草率的判断可能会破坏创造力
  • 马斯洛:自我实现者
    • 如果说创造力是建设性的、合成的、统一的和整合的,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内在整合程度
    • 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不怕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情绪、冲动和想法做出评价
    • 正是这种对深层自我的认同和接受,使他们能够勇敢地摸索世界的真实本质,也使他们的行为更随性、洒脱(较少受到控制和抑制、较少按计划行事、较少受意志驱使以及较少设定任务)
  • 巴伦
  • 释放无意识的其他途径:精神分析法、教育、阅读、酝酿和把问题留在第二天解决

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

教授知识和培养习惯时要树立权威,对孩子的尝试和错误要学会宽容。

(1)应该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鼓励和支持他们勇敢尝试,不管最终成功与否,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应该鼓励他们。但是,表扬和鼓励应该实事求是,即使你的孩子很早就学会了画画,也不意味着他/她会成为下一个伦勃朗。因此,我们要多鼓励,但不能说假话。理想目标是培养出一个不仅具有创造性思维,还能利用这种能力创造美好事物而不是制造垃圾的人。

(2)应该由老师帮助孩子不断提高标准并帮助他们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把标准定得太高,导致孩子不堪重负,也不能定得太低,让孩子感到无聊,提不起兴趣。这些老师可以是除家人以外的其他人,这样可以丰富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经历。

(3)孩子们应该明白,对于任何事情,尤其是复杂的问题,都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4)不能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大人都是无所不知的。政治家、老师,甚至父母,并不是万能的。

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旭日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