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原则是交换原则

  • 你所能获得的财富永远等于你为社会创造的总价值的其中一部分
  • 你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多少,取决于你能否提高自己的“可复制性”!
  • 普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能想明白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而真正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却深谙其中的道理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经济运行亘古不变的底层逻辑,也引出了普通人和财富自由的人最大的差距:认知水平的差距。我们中国人习惯叫它“战略眼光”,换句话说,战略懒惰比战术懒惰可怕一万倍。

你的贫穷往往不是因为你不努力。我们寒窗苦读,考上理想的大学,目的绝不仅仅是去学习知识,知识本身只是帮助你去认知这个世界如何运转的工具而已。

历史上没有任何时候,人们的财富像现在这样严重被“钱”绑架。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钱可以被凭空被“印”出来、“借”出来、“造”出来,但是财富却不能。我们不得不直面现实,很多现代金融和经济的规则实际更有利于富人,许多人辛辛苦苦挣来的财富可能在悄无声息中流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面的“不平衡不充分”当然也表现在普通人的认知水平上。要学会以一种战略的眼光,认知身边财经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在行为经济学框架下,人们无论是购买商品、转售音乐会门票、申请抵押贷款,还是投资房产、债券或股票,都会存在偏见,所做出的决定与经济学家假设的标准理性模型相去甚远,甚至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是“错误”的。而 行为经济学及其关键理论,也恰恰是利用了真实的人这些不理性但真实存在的“人性”规律,在刺激消费和投资等社会活动中无孔不入地广泛应用,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重要的是我们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它,适应它。“对立统一”哲学帮助我们看清世界和把握世界, 世界现象背后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答案,世界现象本身才是正确答案

货币思维:理解财富的起点

当代货币体系中的“钱”早已超出大家对“钱”这个概念的传统认知。它既是财富的一种载体,又和财富本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全球货币体系是当代经济秩序乃至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当代主流货币体系早已超出“经典”经济学范畴,在这种情况之下,理解货币的逻辑,是理解财富的起点。

钱虽是被“印”出来的,但本质是一种有公允价值的法定交易凭证。若掌握货币发行权的国家机器,为解决缺钱问题开足马力“印”钱,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普通民众辛苦劳作才赚得的钱发生贬值。也正因此,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中央银行及政府,也都尽力对发动印钞机印“钱”秉持权衡利弊、深思熟虑的审慎态度。

由央行“印”发的初始货币,是“钱”的最初来源,但初始货币占整个经济体量的比重并不高,这是因为目前世界上大约97%的货币供给,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体系“借贷”创造出来的,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派生货币”。

货币发行的本质是债务的累积。通过“存款-贷款”的无限循环,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信用货币流通到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成了影响市场和经济的重要力量。理论上,只要“存款-贷款”无限循环,银行创造出来的“派生货币”规模就可以无限扩大。可见, 信用是现代货币的基础,信用的规模有多大,货币的规模就可能有多大

所谓的货币超发,其实就等于整个社会债务的累积。量化宽松,指的是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企业债等中长期债券来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简单地说,量化宽松就是央行各种“买买买”,就好像央行在“间接印钱”。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现代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信用货币体系,即主权国家的货币并不与任何商品和其他外币挂钩,只与未来税收和债务相对应。在“现代货币理论”体系之下,政府只需要维持就业率即可,至于债务的多少,并不是政府首先考虑的问题。

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形式的“金融创新”,暗地里都标好了价格,总有人最终为此买单。短期来说,全球主要经济体践行“现代货币理论”,确实能有效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延缓危机到来,不过那仅仅是因为欧美国家货币体系长期以来积累的信誉。

货币供应量指标

“剪刀差”:宏观经济预期的“镜子”。M1-M2同比增速差,俗称“剪刀差”。如果M1的增速快于M2的增速,就表明存在定期存款活期化的现象,当大量的资金转化为活跃的M1后,一定程度上会对股市的资金供给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当企业投资意愿较低时,往往会把钱从活期账户转移到定期账户,而定期存款不是包含在M1中的,而是包含在M2中的,此时“剪刀差”缩小(M1增速减小,M2增速增大),股市增量资金受到限制,对股市也将产生消极影响。

M2-GDP同比增速差:更“真实”的通胀率。

社融-M2同比增速差:对经济景气度的判断。当社融-M2同比增速差走阔时,往往说明经济景气度较好,反之则表示经济有下行的趋势。

决定货币价值的因素

  • 哪种货币更“值钱”:汇率
  • 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它能买到什么
  • 币值的稳定取决于国际收支状态
  • 国家主权: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同是资源国,但俄罗斯和沙特完全不同)

利用别国事端或战争创造一次又一次收割全球的机会,是美国惯用的手段。外加美国像巨型吸水海绵似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国无论是加息还是缩表,无论是打仗还是制裁,都会让全球资本源源不断地向美国本土回流,这对于全球资本而言也是难以抗拒的力量。究其根本,这是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下的游戏规则,是美元的逻辑所在。

通缩不全是坏事,日本长期通缩的另一面,是日元的“保值增值”,这也是一种货币能成为国际避险货币的主要因素之一。套息交易创造了国际投资者对日元的需求,而对一国货币的广泛需求是它成为避险货币的关键。

理解货币总量

经济学中非常有名的费雪方程式:MV=PQ。在这个公式中,M表示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价格水平,Q表示交易的商品总量。由该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在V、Q比较稳定时,货币流通量M决定着物价水平P。

假设世界上各个经济体都是封闭的、独立运转的,在各国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费雪方程式,像美国那样无限制“印”钞的结果,必然就是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无限上涨。但是,现实并非这样。当今世界真正闭关锁国的经济体是极少数的,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之下,美国国内的货币供应量远远小于美国“印”出来的钞票。 “输出信用货币(M减少)+输入消费品(Q增加)”,这“一进一出”就成了美国控制国内价格水平的关键!中国在对外输出商品时相当于在对内输入货币,这与上文所说的美国输入商品、输出货币的模式恰恰相反。“印”钞稀释债务,就是赖账,只不过这是一种相对“高雅”的赖账。

外汇政策

  • 外汇储备并不是央行自己的钱,而是以等量的人民币的形式被全社会持有
  • 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央行通过向社会投放人民币的方式“买”来的,央行只是代国内外的居民保管
  • 美国不断超发货币稀释债务,本质上就是一种“赖账”。但美国国债成了“唯一选择”
  • 任何社会现象的本质都是经济现象,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也主要出于投资动机
  • 人民币国际化在路上: 人们接受某种货币,是因为这种货币有用

经济思维:社会现象即经济现象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把既定的经济资源有效率地分配到各种不同的用途中。在市场经济中,众多的生产者生产着种类繁多的商品,而市场价格引导着资源配置的方向,使稀缺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市场供求是决定市场价格的基本力量,因此,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

机会成本:以产品为例,生产一定量产品的机会成本是,如果把生产这些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用于其他用途,可以获取的最大收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我们可以认为鱼和熊掌互为机会成本。同理,在上述例子中,老王选择在商铺创业时,他的机会成本其实是不低于10万元的。之所以说“不低于”,是因为我们无法确定把商铺租出去是不是“最大收益”。因此, 在我们进行比较和选择时,机会成本才是我们应该采用的最科学的成本概念,正确的投资选择应该是使投资收益大于机会成本的

沉没成本则是指已经发生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属于“覆水难收”型成本,比如因失误造成的投资损失。沉没成本属于历史成本,对理性投资者来说,针对当前形势进行决策时不应受沉没成本的影响。

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加可贵:忘却沉没成本,让决策更理性。能否 降低自己国家资产持有的机会成本,变相拉高持有其他国家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才是国家之间金融博弈的根本所在

GDP

GDP是最终成果,包含了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GDP衡量的是人们消费掉了多少梨子,而不是人们生产了多少梨子。

GDP的计算: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在市场运行顺畅时,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会呈现正常的上游向下游的价格传导,即PPI和CPI的整体走势会大致相同。但现实是PPI和CPI的走势很可能出现不一致,甚至两者会出现背离较大的情况,这种PPI和CPI一个增速明显快于另一个(多数是PPI明显快于CPI)的现象被称为价格的“CPI-PPI剪刀差”。

  • CPI和PPI上涨,通胀上升,经济增速加快,如果上涨幅度过大,就会引发高通胀
  • CPI和PPI下跌,经济发展放缓,如果下跌幅度过大,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 CPI上涨,PPI下跌,企业利润增大,经济将进入一个扩张期
  • CPI下跌,PPI上涨,企业利润减少,经济有衰退的危险

人的决策受限于可用信息和时间,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往往是有限的。 人们是在寻求让自己满意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我们每个人对所看到物品的了解和认知是有限的,很难达到清晰透彻的程度,所以会不自觉地从大脑中调用经验,依赖直觉,或者直接找参照物进行对比。

  • 前景理论:人们关心的是财富的相对值
  • 任意连贯性:被忽略的商品包装
  • 禀赋效应: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 锚定效应:无处不在的“锚”
  • 囚徒困境:当人们忽视集体利益,而将视线放在个人利益上时,就容易产生损人利己的短期行为,但长期来看,个人利益同样是会受到损失的
    • 承诺长远利益和“以牙还牙”便可作为解决“囚徒困境”的最佳策略
  • 饿狮博弈:掌握逆向思维
    • 从逆向思维的角度防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面
  • 智猪博弈: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
    • 即在一个双方平等竞争的环境中,有时占优势的一方为了实现共赢要做出一些妥协
  • 克服人性中“自私的基因”
    • 在竞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博弈让我们随时准备同自己的对手合作

帕累托最优是从一种静态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整个问题的最优决策方案。而纳什均衡是从动态局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更像是问题求解过程中的临时解。

康波周期:一个关于财富的秘密

png

在每轮周期的不同阶段,都有一个收益率领跑其他种类的大类资产。比如经济滞胀期中的现金类资产,由于防守型价值的存在,是优于债券、股票和大宗商品的投资选择;一旦进入经济衰退期,我们则更需要持有固定利率的债券来对抗市场利率的下跌;在经济复苏时期,股票会迎来周期性增长,尤其是押注引领技术革新的企业,这无异于踩到牛市的节奏。

消灭通胀的过程也是价值回归的过程,它一定是痛苦的。这是一个给资产去泡沫、给市场去杠杆的过程,负债过多或者杠杆过高的人都会感受到生活越发艰难。而手里拥有稳定现金流的人才可以笑着看到价值洼地出现的那一天,希望大家都可以当后者。 疯狂上涨和恐慌下跌都是被情绪放大的市场表现,感性情绪是投资者需要持续与之对抗的一生之敌

泡沫形成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无法区分成长起来的是真实的经济成果还是虚幻的泡沫,直到它被刺破的那一刻。

堡垒总是从内部开始崩溃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泰国这些新兴国家的急功近利让他们过早地开放资本市场,导致了风险在脆弱的金融体系中积聚。

“马尔萨斯陷阱”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人类,随着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时代进化到工业化时代,“马尔萨斯陷阱”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都是:零和博弈,存量厮杀。

当一个社会现象被广泛讨论时,不能只关注表面的现象,而是要 发掘一些重要的因素,从而看清楚背后的逻辑

趋势思维:中国经济观察

  •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数字标准衡量不准确。不能够仅仅使用以人均GDP为主的数字结构进行衡量,如果制度跟不上现代化、社会治理跟不上经济发展、科技实力跟不上城市化进程,诸多潜在的威胁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中等收入陷阱”就不算“跨越”。
  • “引进来”再“转出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不二法门
  • 逆向思维、批判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是能够让我们终身受用的思维方式
  • “东数西算”助力数字经济转型升级
  •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行为并没有直接创造财富,而是在转移财富,本质上不过是把一部分人的钱转移到另一部分人的手中
  • 涉及民生的重要领域由国家来保障,需要创新增量的领域,则需要通过自由竞争来拉动发展,政府和市场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
  • “做投资,一开始以为是金融,后来发现其实是经济,研究经济的时候发现其实是政治,研究政治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历史,研究历史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哲学。”

不仅限于投资,任何小事情背后都有自己的大逻辑。大道至简,以简驭繁,越有智慧的道理越简单。中国和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必然衍生出不同的财富观和社会原则,正如生活在中国和美国需要有不同的对待事物的处理方法,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在管理财富时,也要有自己的“道”。

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很多经济学思想、财富管理思维都学习自西方体系。在汲取优点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刻意识到,如果把西方财富思维照搬中国,是会产生“水土不服”的。就像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一些专家学者的验证,许多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却“失效”了。我们要做的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思维的“本土化”改造,懂得国内经济社会运行逻辑和规律,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妥善管理好自己的财富。

归根结底,一切的核心都是基于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个共同体,我们要促使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健康,有时候懂得断舍离,顺应大方向和趋势,才是财富持续成功的“道”。

有些东西的诞生不一定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因为它有存在的必要。

数字经济机遇

工业互联网平台重塑的是企业的生产行为,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让生产更加科学、合理,进而带来更高的效率。

新基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赋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不是未来,数字经济已来。我们每一个个体所要做的,就是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事物,顺应时代的潮流。

理解内循环

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的消费力却没有跟上。 当对外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内循环”便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打通的环节

“生活需求”vs“有效需求”:“生活需求”是本能的,与消费能力无关,而“市场需求”与消费能力有关。

  • 缓解内需不足:全球化
  • 拉动内需的“良药”:房地产

中国股市

未来的中国制造,谋求的不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大规模增加,而是要把要素和资源放到更有效率、更能产生回报的地方。我们要从中国大转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股市。过去中国多重视楼市,未来就会多重视股市,这是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帮我们步入强国之列的必然要求。

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中国一步也不会少走。能不能抓住机会,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过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看待资本市场,看待中国股市,很可能就会成为“刻舟求剑”这句古语的真实写照。

全面实行注册制以及伴随而来的一系列改革,是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大事件之一,意义不亚于21世纪初的股权分置改革,其中蕴含的机会自然不用多说,能否抓住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否改变对于A股的刻板印象,并且意识到我们正在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

与宏观经济改革相伴的,应当是我们思想和认知层面的改革。如果我们调整思路,与时俱进、客观深入地研究宏观经济以及公司基本面,股市将很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投资思维:可复制的价值投资

任何理论都是对现实的某种简化,而简化的目的是让人们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认知世界。有效市场理论让人们更清晰地理解了资本市场,是因为它更好地描述了资本市场的本质。

有效市场的存在给出了一把衡量资本市场的“尺子”。有效市场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信息的开放和透明程度,越开放、越透明的市场是越有效的市场。

“人多的地方不去”,往往是一种挖到低估值资产的有效策略。

有效市场描述的是当下,而预期描绘的是未来。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

“分散化”被称为现代金融学唯一的“免费午餐”(free lunch)。通过选取具有风险独立性或风险对冲属性的资产,并且分配合适的资产比例,可以直接影响投资组合的风险,从而构建一个我们想要的收益-风险组合。

均值方差理论用波动率衡量资产的风险,认为高波动率必须有高收益作为补偿。但高风险的资产不一定有高收益。

系统性风险(Systematic risk),指市场中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的风险,也被称为市场风险(Market risk)。比如:利率、经济衰退、战争等,这些都属于不可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的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Unsystematic risk),也被称作个体性风险(Unique risk),指的是个别股票的自有风险。比如,某公司发生重大战略决策失误或声誉风险,某高科技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集体跳槽等,这些风险是少部分公司才会出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变更股票投资组合,分散投资来消除。

CAPM的基本公式:Ra=Rf+β×(Rm-Rf)。Ra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是未知量;Rf为无风险利率,Rm为市场平均收益率,β代表资产的系统性风险,上述3个变量均为已知量;Rm-Rf被称为“市场风险溢价”。CAPM模型可简化表述为:资本的平均收益来自无风险利率和系统性风险带来的风险补偿——资本资产收益=无风险利率+风险补偿。

既然非系统性风险能被消除,而你作为投资者却不去分散投资消除它,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市场不会因为你自己的问题而去“额外”奖励你。

  • 成长股投资:看重的是预期增长,只要公司未来收入和利润持续高增长,若干年后回头来看,当时的买入价格就是“地板价”。
  • 价值股投资:坚守“值得”的公司
    • 第一,任何公司都有一种叫作内在价值的东西,内在价值说白了就是公司的真实价值。
    • 第二,市场并不总能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

成长陷阱比价值陷阱更加常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长股往往被市场寄予过高的期望(估值过高)。再叠加“羊群效应”和市场炒作,成长股的价格往往被炒得远远高于内在价值,这就需要多年高增长来消化这种高估值(甚至永远消化不了)。

我们需要辩证统一地看待成长股和价值股。理想的成长股必定有“价值”作为支撑;理想的价值股必定也不是毫无“成长”的。二者本质的区别在于,价值股着眼于现在,成长股着眼于未来。价值股赚的是估值修复的钱,成长股赚的是预期变现的钱。本质上,都在研究公司“价值”是否被低估。

公司价值评估

绝对估值法:衡量一个公司究竟能不能赚钱,从价值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就要看它是否能赚到“真金白银”,也就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 自由现金流好的公司才是赚钱的公司。会计数字会骗人,自由现金流并不会

  • 相对估值法:找到能够比较的“参考指标”
  • 市盈率通道法:找到能够比较的“参照系”

估值方法本身并不难学,难的是找到支撑估值成立的背后的原因,这需要真正理解这个公司和行业。

安全边际:便宜才是硬道理。安全边际=(内在价值-股价)/内在价值

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公司的股票。安全边际不是一个机械的数值,而是一种坚持底线的投资思想。

投资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普通人想要生存并且求发展,先要做到主动防御,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才有机会获得投资的胜利。

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旭日酒馆